欢迎来到复旦大学分子合成与识别科学中心

“2024分子识别与合成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23 阅读次数:10

20241017日至20日,“2024分子识别与合成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复旦分子合成与识别中心、复旦大学化学系主办。会议主席为复旦大学麻生明院士,施章杰教授和张俊良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美国、西班牙、新加坡、日本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麻生明院士主持并致开幕辞。本次会议主题为智能分子与智能合成,邀请了17位国内外顶级专家做大会报告;与会的学界同仁和研究生们积极提问,热烈交流,充分分享学术经验,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南开大学的周其林院士介绍了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展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山口润一郎教授讨论了环状结构的开环、关环新策略,以及环状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过程。西湖大学的邓力教授分享了弱键作用在有机小分子催化领域的应用。西班牙化学研究所的José M. Lssaletta教授介绍了阻旋异构骨架的动态动力学拆分与转化。浙江大学的史炳锋教授探讨了基于3d金属催化的对映选择性碳氢键活化,而香港科技大学的孙建伟教授讲解了从硫叶立德羰基化合物出发的对映选择性羰基α-官能化反应。兰州大学的樊春安教授则介绍了桥头烯酮化学驱动的天然产物全合成。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石原一彰教授则提出了手性三价铁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在对映选择性自由基阳离子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Tomislav Rovis教授则针对光氧化还原催化剂的红移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使用具有低能量的深红光或近红外光吸收的光催化剂的创新方法。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刘国生研究员展示了通过铜催化自由基接力实现对映选择性sp3碳氢键官能团化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鲍红丽研究员则介绍了外球策略下自由基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控制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李智教授分享了酶工程在酶催化对映选择性化学合成中应用,以及级联生物转化技术。四川大学的刘小华教授介绍了胍基有机催化剂和配体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而厦门大学的叶龙武教授讲解了炔胺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转化。复旦大学的陆平教授讨论了立体选择性构建手性张力分子的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迟春燕教授介绍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二维碳材料的相关研究。最后,复旦大学的张俊良教授分享了Sadphos配体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

在闭幕式上,施章杰教授对所有参会人员及志愿者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这次盛会为国内外在分子识别与合成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经验的分享,增进了友谊,将推动分子识别与合成化学的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CopyRight 2017 © 复旦大学化学系分子合成与识别科学中心 版权所有